云計算
云計算(cloudcomputing)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、使用和交付模式,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。
云計算(CloudComputing)是分布式計算(Distributed Computing)、并行計算(Parallel Computing)、效用計算(Utility Computing)、 [5] 網絡存儲(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)、虛擬化(Virtualization)、負載均衡(Load Balance)、熱備份冗余(High Available)等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。
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(NIST )定義:云計算是一種模型,它可以實現隨時隨地,便捷地,隨需應變地從可配置計算資源共享池中獲取所需的資源(例如,網絡、服務器、存儲、應用、及服務),資源能夠 快速供應并釋放,使管理資源的工作量和與服務提供商的 交互減小到最低限度。
◆
基本特質
◆
1. 按需自助服務(On-demand Self-service )
2. 廣泛網絡接入( BroadNetwork Access )
3. 資源池化( ResourcePooling )
4. 快速彈性伸縮( RapidElasticity )
5. 可計量服務( MeasuredService )
◆
部署模式
◆
1. 私有云( PrivateCloud )
— 企業利用自有或租用的基礎設施資源自建的云;
2. 社區云 / 行業云( Community cloud )
— 為特定社區或行業所構建的共享基礎設施的云;
3. 公有云( Publiccloud )
— 出租給公眾的大型的基礎設施的云;
4. 混合云( Hybrid cloud)
—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部署模式組成的云;
◆
服務模式
◆
1. 云基礎設施即服務( IaaS )
— 出租處理能力、存儲空間、網絡容量等基本計算;
2. 云平臺即服務( PaaS )
— 為客戶開發的應用程序提供可部署的云環境;
3. 云軟件即服務( SaaS )
— 在網絡上提供可直接使的應用程序;
◆
通用點
◆
1. 大規模( Massivescale )
2. 同質化( Homogeneity)
3. 虛擬化(Virtualization )
4. 彈性計算( Resilientcomputing )
5. 低成本軟件( Low costsoftware )
6. 地理分布( Geographicdistribution )
7. 服務定位( Serviceorientation )
8. 先進安全技術( Advancedsecurity technologies )
◆
解決方案
◆
為客戶提供業務感知、商業智能、統一管理和統一服務的云數據中心。包括幾大部分:虛擬化層FusionSphere Virtualization;云平臺層FusionSphereOpenStack;云服務層,由各個服務組件提供不同的云服務能力;統一管理層ManageOne;以及聯接公有云實現混合云部署的FusionBridge。
①極致性能
基于軟硬件協同的云服務堆棧優化(裸金屬自動部署、異構計算(GPU+CPU)、SAP HANA云主機、全閃存的STAAS存儲服務),適配關鍵業務云化。
多維度租戶級災備,本地HA、云主機容災、云主機高可用、跨云災備實現業務、數據秒級恢復。
虛擬化性能測試持續領跑SPECvirt。
②統一體驗
公有云、私有云架構歸一。統一生態、統一API、統一服務、統一入口,用戶體驗一致,輕松實現應用跨云部署和遷移。支持華為云、華為伙伴云、AWS 混合。
一云多池,兼顧存量,虛擬化到云服務,多資源池、多站點統一管理,不同資源池承載不同業務需求。
③智能分析
融合大數據平臺(RDB、HD、MPPDB、CarbonData),提供統一SQL引擎,支持傳統應用和數據平滑遷移。
繁榮生態,聯合ISV聚焦行業場景,實現百億對象、千億邊,秒級響應的關系算法引擎;實現毫秒級RTD決策等100+算法,支撐行業應用決策。
④敏捷創新
秒級伸縮,海量容器并發調度,提升應用資源利用率,降低資源預留;
多語言微服務框架,高性能消息路由,業務分鐘級上線;
統一服務管控,提供服務目錄,便捷的接入第三方應用。